张国政 (举重运动员)

獎牌紀錄

男子舉重

代表 中国

2004年雅典

69公斤級

張國政(1974年7月14日—),籍贯為福建仙游,生于顺昌县,中國舉重運動員。

生涯[编辑]

張國政早於1983年就教练赖枝成、薛行弼的指導之下在業餘体校學習举重運動[1],於1995年入選云南队,其教练為黄華新。不久後的4年就入選了國家隊,蔡炎书是張國政在國家隊中的教练。[2]

張國政在入選國家隊後的次年先於悉尼奧運69公斤级賽事中飲恨第四名,1年後於九運會奪得金牌。在2002年,張國政在世界锦标赛贏得了冠军。其後1年在亞洲锦标赛贏得冠軍,又衛冕世锦赛的冠军。[3]

2004年,張國政在雅典中的男子69公斤级舉重賽事以347.5公斤的总成绩奪取了一面金牌。[4]2006年12月,他於多哈亞運會的舉重項目男子69公斤級小項以總成績336公斤奪得金牌。[5]2007年世錦賽再次奪冠後,張國政極有可能第三次踏上奧運會賽場,但最終因身體原因錯過了北京奧運會,遭遇落選打擊的他選擇結束自己的舉重生涯。2010年,張國政競聘成為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競技體校的副校長。[6]

参考资料[编辑]

^ 【奥运故事会】“贫嘴”张国政的幸福生活——追妻[永久失效連結]

^ 【奥运故事会】“贫嘴”张国政的幸福生活——霉运[永久失效連結]

^ 【奥运故事会】“贫嘴”张国政的幸福生活——结婚[永久失效連結]

^ 【奥运故事会】“贫嘴”张国政的幸福生活——夺冠[永久失效連結]

^ 我的奥林匹克-张国政[永久失效連結]

^ 揭秘张国政:三战奥运大器晚成 十年一剑得爱女. [201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查论编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男子轻量级冠军(英语:List of Olympic medalists in weightlifting)

1920(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20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阿尔弗雷德·诺伊兰(英语:Alfred Neuland)(爱沙尼亚)

1924(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24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埃德蒙·德科蒂尼(法国)

1928(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28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汉斯·哈斯(奥地利) / 库尔特·黑尔比希(德国)

1932(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32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勒内·迪韦尔热(法国)

1936(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36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罗伯特·法因(奥地利) / 安瓦尔·梅斯巴(英语:Anwar Mesbah)(埃及)

1948(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48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易卜拉欣·沙姆斯(英语:Ibrahim Shams)(埃及)

1952(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52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汤米·科诺(英语:Tommy Kono)(美国)

1956(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56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伊戈尔·雷巴克(英语:Ihor Rybak)(苏联)

1960(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60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维克托·布舒耶夫(英语:Viktor Bushuev)(苏联)

1964(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64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瓦尔德马·巴沙诺夫斯基(波兰)

1968(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68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瓦尔德马·巴沙诺夫斯基(波兰)

1972(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72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穆哈尔比·基尔吉诺夫(英语:Mukharby Kirzhinov)(苏联)

1976(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76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彼得·科羅爾(苏联)

1980(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80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扬科·鲁塞夫(英语:Yanko Rusev)(保加利亚)

1984(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84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姚景远(中国)

1988(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88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约阿希姆·孔茨(东德)

1992(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92 Summer Olympics – Men's 67.5 kg): 伊斯拉埃尔·米利托相(英语:Israel Militosyan)(独联体)

1996(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1996 Summer Olympics – Men's 70 kg): 占旭刚(中国)

2000(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2000 Summer Olympics – Men's 69 kg): 加拉宾·博耶夫斯基(英语:Galabin Boevski)(保加利亚)

2004(英语:Weightlifting at the 2004 Summer Olympics – Men's 69 kg): 张国政(中国)

2008: 廖辉(中国)

2012: 林清峰(中国)

2016: 石智勇(中国)

2020: 石智勇(中国)

2024: 里兹基·朱尼安夏(印度尼西亚)

67.5 kg(1920年–1992年)

70 kg(1996年)

69 kg(2000年–2016年)

73 kg(2020年至今)

查论编新华社年度中国十佳运动员1999年

孙雯 (足球)

谢军 (国际象棋)

刘国梁 (乒乓球)

刘宏宇 (田径)

王楠 (乒乓球)

董震 (体操)

陈桦 (游泳)

孙俊 (羽毛球)

李佳军 (短道速滑)

石智勇 (举重)

2000年

熊倪 (跳水)

李小鹏 (体操)

伏明霞 (跳水)

孙雯 (足球)

吉新鹏 (羽毛球)

孔令輝 (乒乓球)

王楠 (乒乓球)

王丽萍 (田径)

谢军 (国际象棋)

陶璐娜 (射击)

2001年

王楠 (乒乓球)

诸宸 (国际象棋)

王励勤 (乒乓球)

罗雪娟 (游泳)

袁华 (柔道)

董艳梅 (田径)

孙雯 (足球)

楊揚 (短道速滑)

王治郅 (篮球)

陈颖 (射击)

2002年

楊揚 (短道速滑)

姚明 (篮球)

李小鹏 (体操)

齐晖 (游泳)

陶璐娜 (射击)

谭雪 (击剑)

吴美锦 (举重)

吴鹏 (游泳)

张怡宁 (乒乓球)

刘翔 (田径)

2003年

姚明 (篮球)

李小鹏 (体操)

罗雪娟 (游泳)

赵蕊蕊 (排球)

王楠 (乒乓球)

刘翔 (田径)

刘春红 (举重)

孫英傑 (田径)

申雪 (花样滑冰)

趙宏博 (花样滑冰)

2004年

刘翔 (田径)

张怡宁 (乒乓球)

姚明 (篮球)

杜丽 (射击)

罗雪娟 (游泳)

孟关良/杨文军 (皮划艇)

冯坤 (排球)

郭晶晶 (跳水)

张宁 (羽毛球)

唐功红 (举重)

2005年

姚明 (篮球)

郭晶晶 (跳水)

张宁 (羽毛球)

邹市明 (拳击)

常昊 (围棋)

张怡宁 (乒乓球)

刘翔 (田径)

陈艳青 (举重)

程菲 (体操)

吴鹏 (游泳)

2006年

刘翔 (田径)

姚明 (篮球)

韩晓鹏 (自由式滑雪)

杨威 (体操)

王濛 (短道速滑)

丁俊晖 (斯诺克)

郑洁/晏紫 (网球)

王磊 (击剑)

吴鹏 (游泳)

陈艳青 (举重)

2007年

刘翔 (田径)

杨威 (体操)

申雪/趙宏博 (花样滑冰)

朱启南 (射击)

郭晶晶 (跳水)

张国政 (举重)

朱琳 (羽毛球)

邹市明 (拳击)

吴鹏 (游泳)

郭跃 (乒乓球)

2008年

郭晶晶 (跳水)

刘子歌 (游泳)

张娟娟 (射箭)

张怡宁 (乒乓球)

仲满 (击剑)

邹市明 (拳击)

杨威 (体操)

殷剑 (帆船帆板)

杜剑平(英语:Du Jianping) (残奥游泳)

次仁旺姆 (登山)

2009年

张琳 (游泳)

郭晶晶 (跳水)

刘子歌 (游泳)

白雪 (田径)

林丹 (羽毛球)

王濛 (短道速滑)

王皓 (乒乓球)

刘翔 (田径)

龙清泉 (举重)

张怡宁 (乒乓球)

2010年

刘翔 (田径)

劳义 (田径)

孙杨 (游泳)

王濛 (短道速滑)

周苏红 (排球)

林丹 (羽毛球)

申雪/趙宏博 (花样滑冰)

李娜 (网球)

蔣文文/蔣婷婷 (花样游泳)

侯逸凡 (国际象棋)

2011年

李娜 (网球)

孙杨 (游泳)

张继科 (乒乓球)

林丹 (羽毛球)

侯逸凡 (国际象棋)

李艳凤 (田径)

吴敏霞 (跳水)

李娜 (击剑)

陈一冰 (体操)

刘翔 (田径)

2012年

孙杨 (游泳)

徐莉佳 (帆船帆板)

林丹 (羽毛球)

叶诗文 (游泳)

切阳什姐 (田径)

邹凯 (体操)

雷声 (击剑)

张继科 (乒乓球)

冯珊珊 (高尔夫)

熊朝忠 (职业拳击)

2013年

李晓霞 (乒乓球)

丁俊晖 (斯诺克)

林丹 (羽毛球)

郑智 (足球)

张培萌 (田径)

郭川 (航海)

李娜 (网球)

熊朝忠 (职业拳击)

廖辉 (举重)

何冲 (跳水)

2014年

李娜 (网球)

宁泽涛 (游泳)

张虹 (速度滑冰)

张继科 (乒乓球)

杨浩然 (射击)

廖辉 (举重)

林丹 (羽毛球)

姚金男 (体操)

陈盆滨 (极限马拉松)

朱婷 (排球)

2015年

苏炳添 (田径)

宁泽涛 (游泳)

朱婷 (排球)

刘虹 (田径)

孙杨 (游泳)

郭川 (航海)

易建聯 (篮球)

陈盆滨 (极限马拉松)

谌龙 (羽毛球)

郑智 (足球)

2016年

朱婷 (排球)

郭川 (航海)

柯洁 (围棋)

孙杨 (游泳)

钟天使/宫金杰 (场地自行车)

丁宁 (乒乓球)

赵帅 (跆拳道)

韩天宇 (短道速滑)

王镇 (田径)

陈艾森 (跳水)

2017年

孙杨 (游泳)

巩立姣 (田径)

冯珊珊 (高尔夫)

朱婷 (排球)

徐嘉余 (游泳)

丁宁 (乒乓球)

隋文静/韩聪 (花样滑冰)

施廷懋 (跳水)

肖若腾 (体操)

罗静 (登山)

2018年

武大靖 (短道速滑)

苏炳添 (田径)

徐嘉余 (游泳)

朱婷 (排球)

居文君 (国际象棋)

王霜 (足球)

武磊 (足球)

巩立姣 (田径)

施廷懋 (跳水)

肖若腾 (体操)

2019年

中国女排 (排球)

隋文静/韩聪 (花样滑冰)

巩立姣 (田径)

劉詩雯 (乒乓球)

孙杨 (游泳)

徐灿 (拳击)

施廷懋 (跳水)

易建聯 (篮球)

蔡雪桐 (单板滑雪)

邓薇 (举重)

2020年

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未评选

2021年

杨倩 (射击)

苏炳添 (田径)

施廷懋 (跳水)

马龙 (乒乓球)

巩立姣 (田径)

谷爱凌 (自由式滑雪)

吕小军 (举重)

张雨霏 (游泳)

汪顺 (游泳)

陈雨菲 (羽毛球)

2022年

谷爱凌 (自由式滑雪)

高亭宇 (速度滑冰)

苏翊鸣 (单板滑雪)

徐梦桃 (自由式滑雪)

王嘉男 (田径)

隋文静/韩聪 (花样滑冰)

杨洪琼 (残奥越野滑雪)

郑钦文 (网球)

张伟丽 (综合格斗)

陈芋汐/全红婵 (跳水)

2023年

丁立人 (国际象棋)

王楚钦 (乒乓球)

中国女篮 (篮球)

文晓燕(英语:Wen Xiaoyan) (残疾人田径)

刘清漪 (霹雳舞)

张之臻 (网球)

张雨霏 (游泳)

董红娟 (登山)

覃海洋 (游泳)

谢震业 (田径)

2024年

马龙 (乒乓球)

中国艺术体操队 (艺术体操)

邓雅文 (小轮车)

邓智瑄 (武术)

全红婵 (跳水)

杨家玉 (田径)

郑钦文 (网球)

盛李豪 (射击)

蒋裕燕 (残疾人游泳)

潘展乐 (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