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鸣围棋赵老师原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吾由湘入深,倏忽廿载,因缘巧合,涉足少儿围棋培训,亦已近八年。这八年,围棋培训及围棋比赛高速发展,各类围棋比赛层出不穷,硕果累累。身为围棋培训一份子,欣喜之余,忽生一念:何不作文已记之?故不揣学识浅薄,略陈数言,倘不贻笑大方,或可抛砖引玉,推动围棋培训及比赛发展,岂不快哉!围棋比赛名目繁多,数不数胜,依我之见,可按比赛经费之主要来源,分为三大类,加以浅析。其一为政府财政拔款;其二为企业或个人冠名赞助;其三是参赛选手交纳报名费。当然,这几种经费来源方式也可以组合使用。
一,全运会的围棋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比赛项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为了更加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
1959年 第一届 全国运动会 北京
围棋比赛 刘棣怀(冠军) 过惕生(亚军)
刘棣怀(1897-1979),名昌华,安徽桐城人。早年从僧可慧学弈。可慧湖南人,名手丁礼民授以三子。棣怀不及见丁礼民,得可慧指授,不久便与之相抗衡。继而北上参加段祺瑞家棋会,他不打谱,不循常规,以扭杀见长,有"刘大将"之称,年未三十而蜚声北地,成为段门中年辈稍后之翘楚。
20世纪30年代,刘棣怀在上海与日本三、四段棋手对弈中,成绩颇佳。抗战时,刘棣怀西上,转战贵州、广西、四川一带,棋艺日进。战后来上海,在沪诸强已均难与敌。1942年,被日本棋院授予四段称号。建国后,刘棣怀夺得全运会首届围棋冠军,50年代,曾雄踞中国棋坛之首,与过惕生并称为"南刘北过"。这时他的技艺日臻成熟,将中国中盘扭杀的传统,与日本重视布局、讲究棋理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力战型的剽悍犷野的棋艺风格。并在1960年,日本围棋代表团首次访华时,击败了七段棋手濑川良雄,刘棣怀著述颇多,如《围棋中盘战术》、《围棋官子常识》等等,对于普及推广围棋,起到相当作用。
过惕生
过惕生下指导棋
,1907~1989,围棋国手。安徽歙县人,明末著名棋手过百龄后裔。
过惕生与其兄过旭初同学棋于父,1926年后在上海、汉口、北京、江西等地教棋,后定居北京。建国后,历任北京棋艺研究社围棋指导员,国家围棋队教练、总教练,北京棋队教练,北京棋院副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56年获全国围棋表演赛冠军。1957年、1962年获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1964年被中国棋院授予五段。过惕生曾与刘棣怀并称为"南刘北过",代表了当时中国围棋的最高水平。
1962年以后,过老悉心于棋艺棋理的研究,培养后学。著有《围棋名谱精选》、《围棋战理》、《古今围棋名谱鉴赏》等著作。而著名棋手陈祖德、王汝南、华以刚、罗建文、沈果荪等均受过他的指导,聂卫平是他的入室弟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