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教父的"心头好"
在中国足坛,徐根宝的名字就像一面旗帜。这位80岁仍活跃在青训一线的老帅,培养出的国脚能组成三支国家队。但要说他最偏爱的五个弟子,还得从崇明岛基地的藤条说起...
"能吃苦的球员才有资格谈天赋"——这是徐根宝挂在嘴边的名言。在他执教的四十余年里,真正符合这个标准的球员凤毛麟角。
1. 范志毅:最像自己的"混世魔王"
1995年申花夺冠时,范志毅在更衣室把香槟浇在徐指导头上的画面成为经典。这位亚洲足球先生敢在训练场和恩师对骂,却也是唯一被允许这么做的球员。"他骨子里有股狠劲,和我年轻时一模一样。"徐根宝曾这样评价。
2. 武磊:崇明岛的"亲儿子"
当年为留下12岁的武磊,徐根宝自掏腰包支付了4万元培养费。这个腼腆的南京男孩后来成为中超历史射手王,每次回国必先到崇明岛报到。基地至今保留着他睡过的铁架床,徐指导总指着它对新人说:"球星都是睡硬板床练出来的。"
球员 | 特点 | 徐根宝评价 |
---|---|---|
张琳芃 | 拼命三郎 | "断腿也要把球铲出去" |
颜骏凌 | 稳健如山 | "十年不用换的门将" |
3. 根宝基地的"非典型选择"
令人意外的是,徐根宝私下常提起的还有曹赟定。虽然这位申花中场年轻时屡次违纪,但老帅欣赏他"用脑子踢球":"小曹要是听话些,成就不会比武磊低。"
如今在洛尔卡执教时,徐根宝办公室墙上仍挂着这些弟子的合影。每当有年轻球员问起成功的秘诀,老人总会摸着照片说:"先学会做人,再谈做球星。"这句话,或许正是他挑选"心头好"的真正标准。
注:本文根据徐根宝自传《风雨六载》及笔者2019年在崇明基地的采访整理而成,部分对话经过文学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