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姑娘山赛道感受如何?觉得难点在哪里?」
个人认为四姑娘山是国内最美的越野赛道,全程野路,同时海拔高起伏大,整条路线景色特别丰富,高山草甸,峡谷,雪坡,树林,这些组合让整个路线的变化非常大,跑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身心愉悦。因为是越野赛,不同的路线需要不同的技术,对我个人来说,最难的是下坡,经常低头看下路,前面的选手就不见了,哈哈。
「比赛过程中有没有想过放弃?最后被关时会不会觉得还不如早点退赛?」
没有想过放弃,我应该是60公里最后一个通过CP9的选手,自己计算的时间可能就在关门时间附近,但是后来因为天黑难找路标,加上20:30以后大雪,没能在关门时间内完成,而且差点在大雪中迷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历,提醒我自己以后在越野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各种天气和突发状况。
「有什么得失体会? 」
虽然在终点被关门了,但是体会了60公里全程赛道就是非常大的收获,太美了,还想再跑一次。也有点可惜,就是这次没有充分考虑天气和降雪,没有带登山杖,否则后半程可能会快一点,有机会完赛。
「对组委会有什么建议?」
总体来讲,四姑娘山的组委会的工作非常出色,去年跑42公里就是这个感受。今年对比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1、应该根据天气情况更改建议装备,比如厚的手套和雪套,适应山高雪厚的状况。个别选手因为准备不足,出现失温和手指冻伤;2、补给方面,今年参赛选手比较多,有些点在到达的时候没有食物,甚至没有水,这个是很让人抓狂的;3、个人觉得60公里的完赛时间太紧,导致很多选手没有充分享受赛道,非常遗憾,这是最让人伤心的。希望以后组委会可能根据天气情况,作临时的调整。
在赛前其实已经通过技术说明会,短消息、微信群提出了天气情况的预报同提醒,由于每个人的户外、比赛经历不一样,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
比如说雪套的问题。以我的经历来说,我觉得用处不大,雪套起到的作用是连接防水鞋同防水裤的缝隙,避免雪进入鞋内,但如果你的鞋并不防水,裤子也不防水,雪套并没有什么用。
比方如冰爪问题。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赛事后有选手找我吐槽,说我建议不带是错误的。但以我个人的户外经历,我觉得在这样的碎石坡上,这么窄的赛道,碎石同冰雪频繁交替的路段,用冰爪会有几个问题:1、穿脱冰爪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可能花3分钟穿上冰爪,走10米,又脱下,然后重复;2、这么窄的赛道,坐下来换冰爪,也不是什么安全的事情,更别说会造成严重的赛道拥堵;3、这么薄的冰面,下面是碎石,穿冰爪走路肯定不舒服,未必就会安全。
坦白来说,我当天在风险最大的两段做保护,最后收尾工作,在大家觉得最滑的路段,我穿的是凯乐石不防水的越野跑鞋往返50多趟护送运动员,我个人觉得这个路段是完全可以跑起来的,并不需要冰爪。
补给方面,的确收到不少运动员提出遇到补给不足的,主要集中在花海子站点,但在喇嘛寺也有队员提出来不足。
在赛事后,我根据大家的问题,向各个站点进行了一下了解,总结如下:
1、 赛事采购的补给是充足的,赛事后清点,最少还有30%的补给品没有消耗。
2、 我预估的站点情况不准,造成分配不合理是其中一个问题,如枯树滩,之前想的是离喇嘛寺很近,大部份人会在喇嘛寺补给,所以预留数量不多,结果50公里组早上进山,大部分人在这一段补给,造成下午的补给不足。
3、 沟通不足及执行力的问题:如花海子补给不足的问题是因为配备的餐包及主食,由于站点表格漏写了主食乌冬面,站点志愿者没有领取相应的主食,造成包括工作人员大量消耗粥类产品,从而引起连锁反应,粥需要大量用水,造成燃气不足。
4、 队员喇嘛寺补给不足的问题让我非常惊讶,由于这个点是通汽车的,我当时考虑到大家一路上都在喝粥、吃面,所以安排了300人份的蛋炒饭、300人份腊肉炒饭,还准备了红烧牦牛肉、青炒野菌、小金土豆泥三个菜品。除了这些以外,粥品及佳明准备的小蛋糕等补给,应该是足够的。赛后我还专门去了解了菜品的剩余情况,厨师告诉我都还有剩余。难道是因为标识不清,大家不清楚我们站点有什么物资?明年我考虑把菜单做成立牌,大家可以在站点很清楚的看到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
———阿尔曼
本篇照片由官方摄影师子胥、欧阳凯、Conan Jin、圣戈等拍摄,,感谢寒风凛冽中的摄影(像)师,感谢所有的志愿者,感谢零下十度中所有的温暖。
致敬所有的选手,完赛或未完赛都同样值得喝彩。山亘古不变,风景因我们而流动。在浩瀚天地面前,我们如此渺小,但是——人可生如蝼蚁,而美如神。
各位来年UTMS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