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德国队以卫冕冠军的身份出征,但小组赛便遭遇滑铁卢,爆冷出局。而队中核心之一托马斯·穆勒的表现,也成为球迷热议的焦点。这位在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空间阅读者”,却在2018年陷入低迷,未能延续自己的传奇。 小组赛首战对阵墨西哥,德国队0-1失利,穆勒全场仅有1次射门,未能制造威胁。次战瑞典,他在第82分钟被换下,球队凭借克罗斯的绝杀险胜。末轮对阵韩国,穆勒首发但依然状态全无,德国队0-2告负,耻辱性地小组垫底出局。 对比前两届世界杯: 穆勒的跑动距离和触球次数并未明显下降,但关键传球和射门转化率大幅降低,反映出战术适应性和状态问题。 勒夫的战术调整让穆勒远离禁区,更多参与边路组织,削弱了他的无球威胁。同时,对手对他的针对性防守更加严密。年龄增长导致的爆发力下降,也让他的“幽灵跑位”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这届世界杯成为穆勒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但他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重新证明了自己。2018年的低谷,反而让这位传奇射手的生涯故事更具戏剧性。穆勒的2018世界杯之旅:从期待到失落的转折点
高开低走的德国队与穆勒的挣扎
“穆勒一直是德国队的关键先生,但2018年他仿佛失去了魔力。”——德国《图片报》赛后评论
数据背后的真相:效率暴跌
原因分析:体系变化与个人瓶颈